起心動念來自一段沒被理解的裝潢經驗

我在第一次裝潢家的過程中找了設計師,
但那時候我發現:沒有人真的在意我怎麼生活。

設計師沒時間細問我的生活習慣,很多細節只能我自己主動提出。
從收納高度、燈光位置,到動線使用方式,只要我沒說出口,設計圖就直接畫下去了。

於是我們在裝潢過程中不斷重做、修正,花了很多時間和溝通,才終於慢慢靠近我想要的樣子。

那時我就想——如果一開始就有人能陪我好好釐清生活需求,
是不是一切可以省下更多時間、成本,甚至避免那麼多遺憾?

這個念頭,就是我開始這項顧問服務的原因。

我不是為了取代設計師,而是在你開始改變空間之前,幫你先把生活想清楚。
讓你不管是自己動手調整,或是交給設計師,都更有方向、少走冤枉路。


為什麼是 Living matters ?

我相信生活不是被設計出來的,而是隨著習慣和時間慢慢長成的屬於自己的形狀。
一張椅子、一條動線、一盞光源,都可能成為日常中重要的小事。

Living matters 不是空間設計的解法,
而是一段陪你一起釐清對生活的想像、
重新感受「住」這件事的過程。

✦ 顧問服務流程

下單並完成付款流程

填寫預約諮詢服務表

線上對談

生活提案整理

獲得專屬生活提案小卡/手冊

✦ 服務方案

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案:

輕量提案,精準梳理卡住的小地方


線上對談


45~60 分鐘

生活提案小卡


3~5 頁

深入對話,陪你整理生活與空間的全貌


線上對談


90 分鐘

生活藍圖手冊


10~12 頁


常見問題 Q&A

Q:如果我有打算請室內設計師,還需要這個服務嗎?
A:這項顧問服務正好可以作為設計前的前期釐清與準備。透過對談,我會協助你釐清生活需求、動線使用、收納習慣與空間困擾,讓你與設計師溝通時更有方向,也能減少設計過程中不必要的誤解與重工。

Q:這個服務適合什麼階段開始做?
A:最適合在你準備搬家、剛入住、或想重新整理生活節奏的時候啟動。無論是還沒開始裝潢、或空間已經使用一段時間,只要你覺得「住起來哪裡不太對勁」,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時機。

Q:這跟軟裝設計師有什麼不同?
A:軟裝設計師通常會依據風格搭配與空間比例提供家具、燈具、飾品的挑選建議。我的角色則是在更前端的階段,幫助你先釐清生活需求、使用動線與收納習慣,讓你即使自己選物,也能更貼近實際使用的需要。

陪你從「我想住得更舒服一點」開始,慢慢梳理生活與空間的關係

不管是針對一小區域的微調,或是正準備迎接新的生活階段
我猜你會在這裡,找到一種剛剛好的方式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