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代臺北女生,30歲轉職之路到底可以多曲折

Start
320 views

30歲,是當代女性集體焦慮也是個人選擇

今年已經34歲的我呀,回想剛要準備邁入30俱樂部時,那份十分焦慮的心情,宛如一副從天而降框架,很奇妙,幾乎身邊每位女性朋友,在三十歲之前都曾面臨這份突如其來的年齡焦慮。

三十歲,在社會上的地位不是太新鮮,卻也還未成熟,單身女子會擔憂自己在交友市場上價值,有穩定對象的女性會開始盤算是不是該結婚生子;職場上闖蕩好些年薪資卻沒有太多成長,是不是該停下腳步思考,是不是要轉職、出國深造…. ,總之我們都在審慎思考三十歲以前與之後,盼望眼下的自己能為往後的生活做更長遠的打算,或者說我們也在問自己,有沒有可能有更好的選擇?

不甘願,所以選擇跳脫規劃圈

回頭望30歲的自已,選擇離開已經穩定熟悉的都市規劃工作,說實話有一點點不捨,但內心那分更強烈的不認輸,是督促著自己要勇敢離開舒適圈的主要原因。

當時離開後的第一份工作,是一間做地產開發的新創公司,硬著頭皮接下自己沒有什麼把握的海外業務職位。那裡是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,是絕對關注的是個人的工作效率、業績,即便你沒有任何經驗和把握也必須裝出那副樣子(沒錯就是那句「fake it, until you make it」) ,否則馬上就被視為loser的高度競爭環境。

在很新穎的新創辦公室,確實會讓人感覺充滿希望與動力

假裝是你,終究不會是你

公司規模雖破百人,但公司制度因為迅速膨脹還未完全建立,相當個人導向和講求速率的生態,對於已經熟悉幕僚身份(藏在老闆後面的工作模式)的我,確實非常不習慣。但是,我還是努力嘗試表現出我就是公司需要的那種人、努力裝出那分自信。

令人痛苦的是當時的我遭遇了所謂職場霸凌,但當下的我並不知道這些事是一種霸凌,只是覺得自己能力很差、沒有辦法適應這樣的環境,於是待了兩個月後,我離開了。

初來乍到加入一間starup,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孤單與獨立

如果你不幸遭遇職場霸凌,請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,因為錯的不是你;也不要焦慮別人說你是不是沈浸在悲傷太久,因為他們不是你,無法替你體會你真實的感受。當有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勁,試著找身邊可以理解的人傾訴,如果沒有可以信賴理解的人,不要遲疑直接找專業的人協助。

很謝謝當時身邊第一時間告訴我的摯友,這就是職場霸凌,如果沒有她的提醒,我可能要花更長的時間才會意識到這遭遇並不是我的問題。這段短促也漫長的歷程讓我體悟到,不要過分勉強自己。裝得出來一時,未必走得長久。我用了一整年的時間,才從那一場職場霸凌真正離職。但若要說,真正治癒我的關鍵,是在下一份工作找回自信。

用整合溝通能力,闖入科技軟體業

經過一陣休息沈澱,決定保守一點,找比較接近規劃師的職能,也就是專案管理。後來在一間資訊軟體公司,擔任專案經理,負責政府專案的投標管理與一部分私營企業的業務開發。第一次踏進軟體的規劃界,軟體規劃非常重視流程,從前端的使用者需求了解、意見蒐集、網站架構、從無到有長出一點什麼,需要跟客戶與工程師雙方來回溝通、調整網站架構,這套規劃軟體的工作管理流程就是俗稱的敏捷式開發。

在很短暫的時間內,我嘗試學習許多新的工具、語言、如何跟工程師溝通技巧等。我看見自己在職場上被需要的特質一樣是溝通,如何在專案執行過程中,掌握客戶需求、協商、整合資源、減少修正調整的成本。

最後離開的原因是在發現自己的心理出了狀況,需要按下暫停鍵。

裸辭之後,看起來過上一段放鬆日子
但內心焦慮和恐慌只有自己知道

當下的每個決定,都是最好的決定

每個人都有機會落入低潮黑洞的時候,只是應該沒有人可以預期自己什麼時候會落入,又或者因為什麼時麼事件而卡住。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,請不要責怪自己,因為沒有人會自願放任自己陷入無止盡黑洞和負面情緒裡,只為了沈浸在痛苦裡。只要還有一絲餘力尋求協助,永遠都來得及。

好比前陣子公務員被霸凌而自縊的事件,我覺得被困在裡面,當自己覺得沒有任何其他選擇的時候,很容易會判斷選擇離開痛苦,所以要讓自己適度保持跟外界的連結。

我希望自己和身邊的人,永遠要記得自己是有選擇的。

體驗自由工作者,掌握工作的自主權

後來我決定休息一陣子,先把自己的狀態重新調整。一邊調整,一邊嘗試釐清自己的選擇,於是我開始練習寫文章,一開始很有目的性,想分享過去所學的生活經驗跟可能有觀眾的主題,但時常寫著寫著就情緒滿溢,起了頭之後又寫不下去。

後來開始建立自己的部落格,無意識地尋回十年前,自己曾經想要當個文字工作者,那時候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顆單純的心,而不是追求滿足誰的標準。

把重心放在經營Amuzineu部落格,認真思索想分享的主題和內容,累積一些文章後。也開始思考自由接案的可能性,於是開始比較積極去尋找接案的案源。

體驗自由工作者的期間大約半年多,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裡,幸運地遇見一些非常喜歡的業主,主動敲門洽詢。而被信任和自由的感覺,跟以前上班族的心境完全不同,掌握工作自主權感覺非常愉快。

跟自己喜歡的業主合作撰寫室內空間設計的文案,過程跟結果就像他們的作品非常舒服

重拾信心,再次出發

當自己覺得休息夠了,獲得足夠自信和氣力的時候,我看見了台灣設計研究院,在用設計力量希望讓社會變得更美好,參與許多公部門的案件,像是教育部的學美美學(改造台灣校園空間)、交通部公路局的北迴號車輛設計等,讓一直希望能為社會貢獻點什麼的我,充滿好奇,也很期待能夠加入其中的團隊,後來也如願加入了台灣設計研院案的公共服務組。

在公共服務組的三年期間,我看見不一樣的自己,當然過程非常地不容易,工作上的成長都是壓力轉換來的,很大的成長香味也是極大的壓力,還好還好最後有破繭而出

真心覺得自己非常幸運,非常感謝在那裡遇見的所有人,下輯會分享我在設研院參與過的專案,學習到的技能和收穫。

入職第二天我拍的就職照,還記得當時我真的非常興奮

以上零碎的轉職分享,發生在2020年中~2021年末,一年多之間人生從低潮到逐漸平穩

希望這系列的紀錄當作有一天我腦容量逐漸消失的時候,還有一個地方記得我曾經非常努力…
寫到這裡讓我想到一句話,那些對人生很失望的人,是因為我們曾經對人生充滿期盼,所以才會有人說不要期待就不會失望,但對於人生,我傾向自己是抱有期待的人。

在工作佔據了我一天 2/3 時間,同時是我 2/3 的人生,人生要感覺快樂,工作就必須要感覺快樂吧。

轉職之路未完待續…

ARIA

Based in Taipei, Taiwan.
Focus on urban design, architecture, minimal and polished lifestyle.

臺北女生,爛漫也務實。
關注都市生活,都市設計、建築、居家風格。
偏愛時髦與極簡風格,同時著迷於新舊文化交織的風采。
喜歡散步探索一座城市,文字是為了練習表達與紀錄生活。

合作邀約請來信: amuzineu@gmail.com

發佈留言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