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Idea #從0到0.5,自宅軟裝改造重點回顧

2641 views
27 mins read

#從0到0.5,憑空想像的公寓宅改造

去年6月,我從17坪Studio套房,搬進現在33坪3房2廳的老公寓。剛搬進這裡時是空無一物,四面白牆、白燈泡,好在房東有重新鋪地板、油漆、換門板。但所有家具、家電、燈飾、窗簾全部都需要自行採購。

不過目前也只是暫居的住所,所以我和H並沒有打算裝潢,也不想花太多錢。畢竟之後還得搬家,現在買的這些家具也未必合適未來的住家空間,所以也必須考量之後割捨變賣的可能性。

這篇文章主要是回顧和紀錄,沒有裝潢、沒有設計師,完全靠自己想像,用DIY方式,一步步規劃現在的住家空間。文末會稍微整理我住了1年多,一些想法的改變,也作為之後新家設計的參考筆記。

第一次看房子的紀錄(改造前)
住滿一年後的現在

Step1:預算分配,家電為重,家具為輔

第一次採購一整套屬於自己的家具,除了把我們之前同居三年的生活習慣考量進去之外,也把未來5到10年生活型態,以及未來使用擴充需求(例如可能會多了孩子)納入一併考量。

所以,預算部分我們粗估20萬,家具(含家飾)跟家電各10萬。20萬怎麼估的?一是從我們自己的口袋評估,二是同時參考達到我們心中基礎生活水平的模樣需要花多少錢。家具部分先以IKEA為主,抓出所有需要的家具項目的大概價格,然後加5~10% 保留彈性。家電則是參考momo購物網,同樣抓必要的項目列出價格。然後整理加總起來大約差不多是20萬。

因為家電可以用的時間比較久,好一點的用個10年、15年不是問題,所以我們決定多一些預算放在家電上,例如冷氣、洗衣機、冰箱等生活必要項目。考慮到住在多雨的臺北,本來洗衣機預算只有1.5萬,後來決定追加預算買有烘衣功能的滾筒式洗衣機。

當初整理的採購參考表格,每一類別抓2-3種商品比較

Step2:丈量室內空間尺寸,繪製平面圖

我是都市規劃師,H是營造工程師,我們兩個算是對空間感不陌生,各自對空間有一些想法和概念。不過畢竟我們不是專業室內設計,也只是憑藉著一股傻氣做這件事。

我們在所有家具家電採購前,先把室內空間測量一遍。拿著捲尺,側量牆到牆的距離,每一面牆的長度、沿著每一面牆突出的樑柱也標記尺寸,窗台位置高度、天花板高度等。我先用手繪紀錄,H再用CAD畫出平面圖,double check有沒有哪裡紀錄或測量出錯,有些地方還是有重新測量。

這個步驟非常重要,必須要先確認好室內空間,避免買了尺寸不對的家具/家電,發現放不下或是空間變得很擁擠。

採購清單上,也都有記錄每一件家具和家用電器候選者的尺寸,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適不適合擺放在我們現在的家裡。

Step3:列出重點改造項目,構思居家風格

不單是整體室內空間變成兩倍大,新的格局也讓我對居家空間進行一番思量。從廚房、客廳、臥室一體的工作室套房,變成客廳、飯廳、臥室、書房、衛浴、廚房等完整的家庭格局,一下子要構思這麼多空間不太容易,所以當時我決定優先改造必要空間,也就是客廳、飯廳、廚房、主臥室、和兩個衛浴。剩餘兩房先擱置,暫時不處理。現在一間是儲藏室、另一間是書房。

從空間結構來說,面積和體積最大件的東西,會決定一個空間的整體氛圍。所以,我對家裡起居空間先列出重點項目,並在預算和能力內進行有效改造,以下是我們家各個空間重點項目:

  • 客廳:沙發、電視牆、茶几、窗面
  • 飯廳:餐桌椅、燈飾
  • 廚房:流理臺、櫥櫃
  • 臥室:床面、窗面
  • 浴室:洗手台、牆面、淋浴空間

#客廳&飯廳:隨性輕鬆工作室氛圍

當時我想像家裡像是比較隨性、輕鬆工作室,有點Loft風。從這個出發點,最先決定的是牆面的顏色以灰階色調和溫暖的藍綠色為主,客廳沙發牆和飯廳漆上藍綠色,電視牆、玄關牆、臥室床面牆則漆上淺灰色。我和H花週末一天一口氣漆完這五面牆,也還算滿快的,只是隔天全身痠痛 😂

飯廳除了拿來吃飯,也規劃作工作空間。把原先家電櫃拆掉,放上尺寸合宜的冰箱,空間稍微寬敞了些。
平常只有我們兩個人用餐,所以餐桌一半空間都被我拿來放工作雜物。

#衛浴&廚房:明亮、乾淨、清爽

當初看這間房子的時候,最讓我頭痛的就是廁所和廚房,30幾年的老房子,牆面、地板的磁磚都很可怕,前人留下的各種坑坑洞洞、拼貼補修的痕跡,簡直慘不忍睹。我根本不敢想怎麼在這樣的浴室洗澡,廚房我連踏進去都不敢,更別提要在老舊狹窄昏暗的廚房煮飯做菜。但是,如果要全部打掉得花非常多錢,我們又沒有那個預算。而且租的房子,投資都算屋主的,怎麼想還是得將就。

最後,我決定用一個最省事的方式,把浴室和廚房的所有磁磚牆全刷上白漆,整體空間變得明亮許多,至少看上去乾淨、舒服。

把原來的櫥櫃、瓦斯爐台全部拆掉後,廚房變得明亮許多。改用簡單的電磁爐、層架收納,流理台則用防水貼遮蓋原先鏽蝕的檯面。雖然檯面小,一個電磁爐準備餐食更考驗效率,但練習多了,現在半個多小時出簡單3菜1湯家常菜也不是問題,一切將就著用,還算過得去。

#臥室:模糊、緩慢而持續變化

最先有明確想法的空間是客廳跟飯廳,反倒臥室我是腦中一片空白,最後選的床跟窗簾我都不太滿意,而床面跟窗面都草率決定的後果就是我一直很不滿意我們家的臥室。直到前陣子才掛上喜歡的畫、換上純白的床單,終於可以算得上是舒服的。

Step4:決定家具、家電和擺放位置

一邊看著清單上符合家裡空間尺寸的家具,在腦中想像配置,其實沒那麼難。加上因為之後還會再搬家,所以在挑好尺寸跟色系之後,滿快就決定好幾乎9成的家具和家電。

家電部分,考慮到未來人口擴增需求,在現有空間條件下,我們選擇3-4人也足夠使用容量,像洗衣機我們選了12Kg、電冰箱則是選253公升。不過冰箱在近期疫情愛心包裹爆炸中,雖然已經進行極簡收納,但也讓我思考冰箱可能當初思量不夠周全。

家具部分,已經有之後有可能會面臨要割捨或變賣的心理準備,還有考量運送、安裝、分期付款等一次到位的方便性就決定以IKEA包辦我們家的家具,除了我的梳妝台、客廳茶几組,還有原來在小套房就有的鞋櫃,剩下的都來自IKEA。

雖然IKEA可以網路購路,但是家具還是要現場確認質感比較放心。我還記得當時看到原先預想選好的床架,實體的質感跟照片有落差,我們又多耗了1個小時在IKEA,猶豫到底要去別的地方買,還是要遷就方便順便一起買,最後,還是妥協選了一個勉強的床架(所以我現在後悔了😢

Step 5:挑選家飾,燈飾、窗簾、地毯

人家說挑房子優先看採光,所有家飾裡面,我覺得最重要莫過於燈飾。燈光也決定了空間的氛圍,色溫黃光溫暖、白光清楚。我喜歡家裡是暖光,但像是廚房、浴室,我則是選稍微偏白的自然光,看得比較清楚。

燈飾跟燈泡的選擇都有學問。燈飾可以分為吸頂式跟垂吊式,因為我們家是老公寓,室內高度大概只有3米,所以我除了飯廳跟玄關選擇垂吊式燈飾,其他都選擇吸頂式。吸頂式的優點是照光較均勻,垂吊式的優點就是比較能夠營造氛圍、外型也比較多種可以選擇。

其他家飾類的東西,一開始只先購買必要的窗簾、鏡子,收納用的掛鉤、層架等,陸續慢慢購入,不過也沒有買太多。

#住滿一年,覺得哪些地方可以再改進?

01 思考一個家的整體風格

之前是把每個空間分開來看,沒有用一個家的概念去想整體,現在感覺客廳、臥室、廚房是被切割獨立存在,雖然住久了也逐漸習慣。不過之後的新家我會以家的整體去構思,提高風格的一致性和營造整體氛圍,家裡的空間感覺會是連貫的、更寬敞,質感也會提升。

02 牆面選擇淺色調的大地色系

原先室內採光算不錯,不過漆上深色牆面後確實吃了不少光。之後的牆面應該會選擇淺色調,淺色牆面會讓採光更好,風格上也更雋永耐看。

03 新型家電跟老房子的衝突

當初沒想到會開始居家工作,想著應該不會太常做飯,就沒有買瓦斯爐,而是買電陶爐,重點是電陶爐佔了一個電壓名額。老房子的電壓啊…如果同時使用三個電器就會跳電,例如煮飯時,只能同時煮湯,不能再貪心炒個菜。這是當初沒考慮到的很實際的問題啊。


回想一年前自己真的沒有花太多心思,可能因為當時剛面臨轉職工作,工作上一面收尾,一面還要忙著搬家,當時只想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住進新家,可以生活就好,沒有太多要求。

另一方面,則是把這裡當作居家風格實驗基地,既然可以允許油漆、釘牆,那何不隨興發揮一下,失敗也沒關係啊,像是油漆自己塗當然是塗得亂七八糟,這些DIY改造經驗都可以變成自己的,如果下一個家的裝潢預算不夠,我們也不擔心要自己來。

雖然說多少錢做多少事,預算有限不代表就不能擁有自己的生活品質,替代方案多的是,想像力是無限的

自宅改造紀錄這次就先分享到這邊,回顧這一切都靠著自己憑空想像和傻勁,還真有點意外,當然也有小小成就感,之後陸續也會有一些居家設計靈感相關的筆記分享。

#Home Idea 下輯見!

ARIA

Based in Taipei, Taiwan.
Focus on urban design, architecture, minimal and polished lifestyle.

臺北女生,爛漫也務實。
關注都市生活,都市設計、建築、居家風格。
偏愛時髦與極簡風格,同時著迷於新舊文化交織的風采。
喜歡散步探索一座城市,文字是為了練習表達與紀錄生活。

合作邀約請來信: amuzineu@gmail.com

發佈留言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